西安高质量发展:可观 可触 可感
近日,加速驰骋的“钢铁驼队”成为主流媒体报道高频词。央视网、新华网纷纷推出重点报道,通过展示中欧班列(西安)的高效运行、西安国际港的高速成长,讲述中欧班列演绎的驼铃古道新传奇。同时,数字科技持续赋能,文商旅产业融合走深,让西安高质量发展可观可触可感!
近日,加速驰骋的“钢铁驼队”成为主流媒体报道高频词。央视网、新华网纷纷推出重点报道,通过展示中欧班列(西安)的高效运行、西安国际港的高速成长,讲述中欧班列演绎的驼铃古道新传奇。同时,数字科技持续赋能,文商旅产业融合走深,让西安高质量发展可观可触可感!
凌晨五点的济南董家铁路货运中心,汽笛声划破夜空,满载家电、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,直奔欧洲;同一时间,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里,工人正忙着给“汽车专列”装箱,15天后这些新车就能抵达中亚市场;数千公里外的西安国际港站,哈萨克斯坦小麦刚完成快速换装,7天后就会出
车列驶向西安国际港站,准备装载集装箱。今年全新投入使用的智能场站系统,正24小时跟踪调度车辆进出动态和货物装卸情况。每天,超8000辆集装箱卡车穿梭园区,10分钟即可完成整列集装箱的信息核对与数据上传。15秒,集卡车就能通过智能门禁入站,并精准导航到指定货位。
《胡人牵驼图》出土于2005年发现的唐代安国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墓。2010年,在实验室清理过程中,壁画内容逐渐清晰:一位深目高鼻、头戴尖顶胡帽的西域商人,身穿翻领窄袖胡服,手牵一匹体格健硕的骆驼。驼背上整齐堆叠着麻布与皮革包裹的货物,生动再现了胡商在洛阳装载丝绸
边城暮雨雁飞低,无数铃声遥过碛,《凉州词》中描写的景象,跨越千余年照进现实。7个民族22余人,牵着33峰骆驼,徒步2700多公里,沿古丝绸之路东行从新疆哈密远赴河南洛阳。目前,队伍已步行六十多天,行至甘肃武威,也是古时的凉州。
一支名为“东天山来的骆驼旅行队”近日在网络上引发关注。这支队伍自8月22日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得胜门出发,以徒步牵引骆驼的方式,一路向河南洛阳行进,重走丝绸之路。历经63天,目前已到达甘肃金昌市永昌县。
乌兰布统坝上草原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,一年四季风景如画,引得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不远万里前来拍摄。她独特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,只能用相机来诉说她的美丽,把大美带给世界人民。
这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的事,要把时间线拉长来看。唐朝既动真格儿打仗,也做了挺多看不见硝烟的事。军队上,他们不再单靠单一的骑兵冲撞,而是讲配合:骑兵牵制,步兵和弓箭补位,找准地形把对手的机动优势慢慢剪掉。外交上,朝廷给边头们封职、赏赐,跟他们拴上关系,还在突厥内部推
近日,一支名为“东天山来的骆驼旅行队”在网络走红,他们8月22日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得胜门出发,骑着骆驼前往河南洛阳,重走丝绸之路,目前已经走了63天,到达甘肃金昌市永昌县。
橘红色的龙门吊在铁路轨道上空来回游走,把一个个装载汽车及零配件、工程机械、家用电器等货物的集装箱准确地吊装到列车上,这是近日记者在长沙国际铁路港现场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。星沙海关数据显示:三季度,中欧班列(长沙)进出境开行363列,同比增长111%;进出境标箱数
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乌鲁木齐站的穹顶,编号X8020次中欧班列正进行最后的编组检查。车头闪烁的红色警示灯在薄雾中忽明忽暗,机械臂将满载光伏组件的集装箱精准吊装到位,这个场景看似寻常,却暗藏着改写世界经济秩序的密码。这条由钢铁轨道编织的"新丝绸之路",正以日均
在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,霍尔果斯、阿拉山口两大口岸的风笛声昼夜不绝,一趟趟中欧班列满载货物呼啸而过,截至当前,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国境站通行中欧班列数量分别超过4.8万列、4.9万列。2024年新疆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51.1亿元,这组数据,是新疆从边远之地成为
作者感言“既是诗的,就是美的”——已经忘记了这是世界上哪位哲人说过的话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所以在各种文字式样中,我最早练习着试笔的,就是诗歌。
中国的丝绸、瓷器、造纸术、养蚕术,西域的香料、珠宝,玻璃等互通互融,既扩大了当时中国的影响力,还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科技之发展。
秋日青城天高云淡,坐落于呼和浩特市东南的沙良物流园内,工作人员开着一辆辆崭新的汽车,正从JSQ商品汽车专用装卸线通道行驶通过。智能关卡——RFID车辆信息采集器,发出“叮”的一声,一辆汽车便卸载完成。
2011年3月19日,首趟中欧班列(重庆~杜伊斯堡)成功开行,标志着中欧班列的正式诞生。这趟班列的目的是将中国西部地区的电子产品(如惠普笔记本)更快速地运往欧洲市场,比海运节省大量时间。
西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?有人说那里遍地都是金黄的胡杨林,风吹一夜沙如雪;有人还觉得西域就是个谜,古楼兰、莫高窟、胡马、葡萄酒,这些词凑在一起,就像老远的亲戚一样,既熟悉又疏远,说不清的魅力。小时候看历史书,翻到描写西域的那几页,总觉得那片土地像画里的异乡,总有说